2)卷五 崛起之机 305章 南京之行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闪电部队、箭鱼突击队、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的军事主官,还包括武爱华强制让南京政府任命的察哈尔省政府主席肖飞、福建省政府主席林清华(兼任总装备部副主任)、广东省政府主席陈济棠。

  武爱华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问计,并确定谈判人选与为着基调。

  其实,能够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员,都是武爱华国防军系统的核心人员,对武爱华的思想、性格、抱负以及他对国际形势的判断,都有所了解。

  众人提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特别是对当前谈判的基调的确定,副总司令钟守富就提出了一个概念,即“中日两国停战谈判”。停战谈判,就是表示不打了,但并不表示两国的关系就正常了。

  另外,就是日军撤离华北、东北以及台湾的问题。与会人员表示,既然想以后再揍小日本一顿,那么,华北必须让日军退出去;而东北问题和台湾问题则留待以后解决,但要申明主权在中国,或者干脆不谈台湾问题。

  最后,武爱华终于弄出了四点谈判要点:

  第一,日方必须明确承认挑起侵略战争的责任;

  第二,日方必须对此次华北及华东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进行赔偿,其赔偿金额为5亿美元。

  第三,日方必须在谈判签约协议一个月内,撤出华北、华东所有日军部队。

  第四,日方位于上海虹口的非法租界,考虑到中日未来的关系,可予暂时保留,保留时限为10年,但每年得给中国政府一笔租金;10年后,中日双方就租界问题再展开谈判。

  对于东北与台湾,武爱华压根就不提。这个问题,如果蒋介石和国府代表问起,武爱华就说,东北问题与台湾问题出现时,还没有国防军这支武装力量,因此解决这两个问题国防军会以国府的意见为主。

  之所以提出上海虹口的租界问题,是因为武爱华占领上海之后,便不想将上海让度出去,谁来讨要也不行。武爱华对虹口日租界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列强在上海利益的态度。暂时,武爱华是不会去动他的。

  1938年3月14日上午10时许,国防军海军第一舰队到达南京下关码头。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长汪精卫、军政部长何应钦以及日方副代表石原莞尔到码头迎接武爱华及国防军代表团的到来。

  近万南京各界民众代表前来下关码头观看这支英雄的海军舰队。

  在鼓乐齐鸣声中,武爱华偕陈思苇出现在巨大的“定远01”号战舰上,向码头上的各界民众挥手致意。

  然后,武爱华在卫士的护卫下,挽着陈思苇的手走下巨轮。陈济棠、傅林、王莹等代表紧随其后。

  步行到达码头,武爱华望着码头旗台上飘扬的中华民国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