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017章 巡盐受阻_从农家子开始的古代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员私德不修,疏于管教,其身不正,连修身齐家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治国平天下之类的。

  不过最受针对的,还是东京城里头那些武勋世家的纨绔子弟们,整日招猫逗狗,飞鹰走犬的,只知道流连于秦楼楚馆之中,纵情声色,享受着祖宗余荫,放浪形骸,惹人生厌。

  那些个只是自己纨绔的膏粱子弟倒是还好,没怎么受影响,可那些个在街面上横行霸道惯了,经常纵马飞驰,惊扰百姓,有些甚至肆意殴打百姓的可就惨了。

  徐章最烦的就是这些,自他总领御史台之后,御史台里的御史们对这些个人憎狗嫌的纨绔们可没有半点手下留情,光是弹劾他们或者他们亲长的折子,便日日不绝,在政事堂里头堆成了小山。

  最后还是韩章有些不胜其烦,亲自找上徐章,也不知他们俩私底下说了什么,没几日,在大朝会上,朝廷整顿武学的公文就下来了。

  朝廷于各路路城增设武学,不论是在东京还是在地方之中,勋贵之家中,但凡是年过十五者,皆要入武学,由朝廷特意挑选出来的学官教头们教导兵法武艺,而且还退出了一系列严格的考核制度,每月一小考,每半年一大考,日日还会有专人记录考勤。

  而且日后勋贵子弟的荫封,和他们在武学之中的表现直接关联起来,便是那些个落魄了的勋贵子弟,或者是勋贵家族里头那些个庶支旁系,皆可入武学进修。

  而且每三年武学都会有一次大考,只要是通过考核的,都可以直接进入禁军,起步就是什长,最高者可直接做到副指挥、虞候。

  但想进入武学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就得经过一轮考核,要么弓马武艺娴熟,要么是粗通文墨,知道些兵法。

  等武学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推进,时间也已经悄然流逝,炎炎夏日逐渐开始有了几分凉爽的秋风。

  不过眼下朝廷里头最熱門的話题,却不是武学的改革,毕竟武学之事,涉及的暂时还之事勋贵一系,可两淮和江浙的巡盐之事,却已经逐渐进入了高潮。

  身为巡盐按察使的颍川郡王赵策英,一路之上,已经遇到了不下十五波刺杀,得亏了曹国仁带去的一营兵马,还有赵策英的几个老部下忠心护主,这才让赵策英次次都能化险为夷。

  可巡盐之事,却在扬州,暂时耽搁了下来。

  扬州位于淮南路和江南路的交界之地,又靠着运河,不远就是长江,地理位置十分特别,扬州至两浙的盐商盐户数不胜数,也是盐务最为糜烂的地方之一。

  也正是在扬州,赵策英等人遭遇了他们自出发以来,最为激烈的刺杀。

  曹国仁麾下五百禁军,折损过半,赵策英身边的小段将军,更是为了救赵策英,中了贼人一箭,幸好小段穿着盔甲,护住了周身要害,可那一箭确实循着甲胄的间隙插在了小段的手臂之上。

  消息传回东京之后,朝野震动,太后震怒,直接钦点了皇城司都指挥使林季荣,领本部人马,并五百步卒,五百弓弩手,即可开赴扬州,保护颍川郡王的安危,协助颍川郡王,彻查盐务之事。

  一场风波,便因此而起。

  皇城司是什么地方,天子爪牙鹰犬,情报机构,虽不如后世朱明的锦衣卫那边有监察百官的权利,却也不是什么良善之地。

  更何况自打皇城司前任的副都指挥使参与叛变,协助兖王拿下东京汴梁之后,皇城司便不再似以前那般受重视了。

  指挥使林季荣也一直憋着口气,铆足了劲儿想要立功。

  况且林季荣当初得了徐章的点拨,这些年来,一直門头发展皇城司的势力,扩大皇城司的覆盖范围,而且着重将精力放在了于各路增设的探事司上。

  林季荣这回南下协助巡盐,便犹如猛虎出笼,而原本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皇城司,也将再一次在朝野上下,文武百官面前再度展现獠牙。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