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一十二章 最直接的比拼_娱乐掌控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一次目前情况下最公平的对决,男主角一样,配角一样,普通演员一样,连分镜头都一模一样,两位伊莎贝尔在大银幕上碰撞出最尖锐的火花,也被放在了放大镜下面,让人们进行细致的尖锐的观察。”随着报道越来越多,有文章这样写道。

  从来没有哪部电影像《玛戈皇后》这样特别,也从来没有人想过这样拍一部电影――或许有人想过,但是没钱付之行动。

  在大部分电影人看来,如何比较演员的演技还是比拼演技还很简单,比如拍一场莎士比亚的舞台剧,邀请不同的演员来演。

  但是这样的比拼并不能得到足够准确的结果,影响观众观感的因素太多,配角的发挥,道具的细致,现场的效果等等,除非对比的是独角戏。

  舞台剧都这样了,电影就更加麻烦,没人吃饱了撑着在短时间内拍上两部内容手法节奏都差不多的电影,除非跟钱过不去。

  大多数比较都是过了很久之后的翻拍,然而,那个时候无论导演手法还是制作设备,又或者演员表演方式,都会有发展,难道能让现在的人和100年前的人比较哪个生活更好?

  而且社会还在发展,不同环境之下,观众对于“怎样的表演更好”的定义,也是有着不小的差别的。

  所以一般飙戏、压戏什么的,都是发生在主角和配角之间,不同演员来饰演同一个角色进行比拼的情况,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

  然后,现在有个不在乎烧钱的家伙,硬生生的烧出两个版本的《玛戈皇后》,让所有人都震撼了一把。

  两部电影,两部160分钟的电影,男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普通演员、场景、道具、分镜通通一模一样,唯一不同就是女主角以及女主角的表演方式。

  就像《费加罗报》的罗宾森说的那样,等于是将某个场景的女主角生生抠了下来,然后换另外一个上去。

  这样一部特殊的电影,又是在欧洲最负盛名的电影节上放映,足够让许多电影人疯狂了。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群情汹涌之下,组委会不得不加映场次,哪怕到最后一天只有两场――两个版本各一场。

  这样一来肯定挤压了别的参展电影场次,引来了不少抱怨,但声音都不大,在这样一部前所未有的电影面前,任何声音都没有用处

  要知道,无论是马丁・斯科塞斯,还是莫里斯・皮亚拉,又或者评审团那帮评委,都对这部电影家口称赞,都同意这是一次能在影史上留下名字的尝试。

  “非常大胆的想法,真没想到有人能做到这个地步,他们是真正热爱电影的人。”斯科塞斯面对记者是这么说的。

  “我的确早就知道,所以才会游说组委会如此安排,而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都证明,这样是值得的。”作为选片人的雅各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