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72章 老区的现状_重生世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聂振邦坚持锻炼。身体素质很好。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差别。

  一行人,花费了接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这才走到了山脚下,在前面,群山环绕的一片谷底之中,薄雾朦胧,一个村落,若隐若现。

  不时,传来的阵阵犬吠,声声鸡鸣。却是衬托着山村的宁静。一行人的到来,让宁静的山村里也沸腾起来。

  在村口,几乎是全村的男女老少一起出动。大丰村,虽说在群山环绕的大山深处,可是,这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村落。大丰是行政村的名字,事实上,大丰村下面,却是分成了廖家湾、泥湾、杨家村、吴家老屋、天星桥等五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接近八千人。

  这也是英桥镇乃至红都市对大丰的贫困没有任何办法的原因。这样的村落,移民是不可能的,开路进来,庞大的费用,却又不是一个县级市可以承受得了的。

  在村口,在村中长者以及村委干部的带领下。敲锣打鼓,迎接着聂振邦一行的到来。

  在聂振邦的旁边,左侧是宋州市的彭世凡和欧阳立明,右侧是红都市的市委书记林阿满。

  林阿满在旁边面带微笑,向聂振邦介绍道:“聂书记,这是大丰村的村支书杨喜华同志,和村长廖秋生同志。”

  大丰村的支书,年约五十多岁,朴实的面孔,皮肤黝黑。手掌上厚实的茧子,这是一个朴实的农村汉子,廖秋生的年纪,和杨喜华差不多。

  聂振邦微笑着,走了上去,不光是和大丰村的村干部握手,一路下来,还和大丰村的不少村民们握手,并挥手打着招呼。

  在聂振邦的提议之下,一行人,前往大丰村的村委。

  大丰村的村委,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青砖黑瓦。在当时,绝对算是十分大气的房子,在建国之后,进行土改,这房子,是没收的地主财产。

  经过一番改造。就成为了村委办公的场所。

  在房子两端,墙壁上,正中心,还有用水泥浇筑的五角星,红漆斑驳。可以想象,当时的盛况。沿着墙边,则是一些具有六七十年代的标语。虽然很多都掉漆了,看不清楚了,但是,上联下窜,还是可以看出来标语的意思。

  几条木制的椅子,破旧的办公桌,这就是大丰村委的会议室。聂振邦一行,并没有那么正式的就坐。而是将凳子挪开了,围绕成一个圈,中间,烧着炭火。省市领导,陪同就坐。在聂振邦的身边,则是大丰的支书和村长。

  在众人前面,几条方凳上,摆放着果盘,里面,放着瓜子花生、糖果和桔子。

  聂振邦转头看着大丰的村长廖秋生,微笑着道:“老廖,咱们大丰,今年的收成如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如何?”

  此时此刻,聂振邦的表情很和气。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在座的人,并没有因为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