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9章 必伐之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步,看一步罢。

  带着这样的心思,孙权以与大汉共同出兵伐魏为借口,接手魏国置换的襄樊战线后,还做了封书信从东三郡转入汉中。十分“兴高采烈”的宣告江东的战绩,十分“悲天悯人”的劝说大汉当惜民力,不可穷兵黩武、征伐无已。

  这便是丞相与魏延部才追击了半日,便折返归来的缘由。

  虽说对于江东背叛,大汉上下皆有所心理准备;亦觉得江东即使背叛了,亦无法攻入南中之地或者永安。

  但没有人想到,此番魏国的魄力竟然如此之大!

  竟是将整个荆襄战线都送给江东、令江东可威逼汉中郡了!

  大汉并没有做好与魏吴两国同时大战的准备,不管是国库的储存,还是兵力部署。

  但孙权不知道的是,他这一步走错了。

  且错得很离谱。

  或许,是魏国有意为之,想将祸水东引的缘故罢。

  曹叡与司马懿罢兵归去以后,在防御与兵力的部署上,明显有与大汉共关中的意图。

  乃是将大军划分为两部。

  一者,以长安城作为屯兵后镇,放弃漆县,将左冯翊的谷口县作为泾水河谷的前哨戍守点,合左冯翊北部各县防线形成矩阵防线。

  另一,则是以槐里作为屯兵点,放弃了郿县,以美阳与武功二县作为前哨戍守点,遏制汉军持续东进。

  这样的做法,相当于给汉军让出了构筑防线的空间。

  比如,大汉只需以陈仓城作为后镇,在五丈原与岐山驻军,便可让后方新得之地无需担忧战火;只需屯兵在漆县,便可威逼京兆与左冯翊。

  亦是说,大汉只需留下七八万大军,便可戍守关中无忧了!

  也能有余力分出数部兵马,转去攻打背弃盟约的吴国了!

  只不过,大汉会攻打吴国吗?

  “江东鼠辈,皆背信弃义之徒、反复无常之小人!”

  才刚转兵归来的魏延,在丞相聚将议事的时候,不等他人发言便须发皆张的请命,“襄樊之恨未雪,今竟复背叛我大汉,若不兴兵讨之,如何平士庶之忿!某不才,若丞相予我两万精兵东出汉中,必能破东三郡、尽复荆襄各县,为关侯复仇!为先帝雪夷陵之恨!”

  慢一步请命的,自然就是关兴了。

  父兄亡于江东之手的他,是最想手刃孙权、踏平江东之人。

  今得了机会,哪还会忍得住?

  待魏延甫一请命罢,他便虎目微红,出列慨然请命,“丞相,兴亦以为不可容江东鼠辈屡屡挑衅我大汉天威!若丞相有意出兵伐之,兴请命以本部为大军前部,死不旋踵!”

  紧接着,立在丞相身后充当记室、并没有发言权的傅佥,同样涕泪出列,自请为攻吴的马前卒。

  而其余有资格参与军议的将率,都附和着理当出兵攻吴之言。

  江东此番背刺,算是令众人皆义愤填膺了。

  “江东背盟,坏我大汉还复旧都大计,不可饶恕!我军必兴兵讨之!”

  丞相见众人皆愤慨难当,乃出声宽慰道,“然兴兵之前,我军尚需安顿好关中之地,莫因江东而乱了部署。嗯,诸位且先归去督促将士,待我上表朝廷后,再计议出兵之事。”

  众闻言,皆欢喜散去。

  唯有刚刚从阳城赶过来的郑璞,被丞相以眼色示意留了下来。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