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3章 应策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唯有徒然坐视着,逆蜀通过修生养息恢复国力与建立骑兵入寇关中三辅,迎来攻守易势的无奈了!

  也正是基于此,他入长安城后,便屏退扈从与前来请见的僚佐,独自枯坐思量着以哪一部兵马驰援荆州。

  其实也没有什么思量的。

  最佳的人选,乃是他的心腹部将牛金。

  牛金在隶属曹仁时就已然在荆州驻扎了,对江陵的地势与贼吴的战法最是熟悉不过。

  且他随征多年、资历深厚,督一两万大军并不会引发其他部将的不服。

  但司马懿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打算以夏侯霸前往荆州。

  缘由,乃是数日前主事高平城的护军薛悌,在日常军情传达中还附上了私信。

  声称当蜀军将夏侯儒的尸身转至高平城,夏侯霸涕零出迎时,还愤慨面北望着贺兰山怒骂郭淮不休,犹如不共天之仇雠。

  司马懿看罢便知,乃是夏侯霸借题发挥了。

  对,雍凉各部人尽皆知,夏侯霸私下对郭淮常怀切齿之念。

  起因乃是郭淮曾是夏侯渊的司马。

  汉中之战时,郭淮有疾而留后,闻夏侯渊出阵战没,乃聚拢散卒推时任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

  这便是夏侯霸切齿的缘由。

  非是将夏侯渊战死归罪于郭淮身上。

  而是年仅十三岁的夏侯荣当时也在汉中,亦临阵而死!

  郭淮身为司马,既然能聚拢散兵且违度推张郃为军主,为何不能阻止一个十三岁的少年郎前去赴死呢?!

  这样的结果,夏侯霸始终无法释怀。

  且随着夏侯渊一系逐渐没落,他的怨念愈发深重。

  夏侯渊八子中,当以第三子夏候称与第五子夏侯荣才能最显。

  夏侯称稚童时便好聚童子演行伍之事,年十六驰马射虎,勇名闻于魏武曹操;且与魏文曹丕乃布衣之交,可惜年十八便病故。而夏侯荣乃是与曹冲齐名的神童,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备受曹丕器异,却也亡故在汉中!

  此二人的亡故,以及后来夏侯尚(夏侯渊从子)的病故,令夏侯渊一系在魏国的地位急剧没落,再无人位居重臣之列。

  如今,夏侯儒(夏侯尚从弟)因护郭淮后路而阵亡,新仇旧恨一并涌上夏侯霸心头,面北怒骂不止亦不意外了。

  此亦是司马懿意属他前去荆州的缘由。

  他对郭与夏侯二人的矛盾、孰对孰错等并不关心。

  但在他的麾下,不能拥有这种将率不和、反目成仇的事情。

  不管是为了彰显自己治军的权威,抑或是出于日后各部同仇敌忾守御逆蜀的考虑。

  故而,以将略与对雍凉的熟悉以及士卒拥护等层次考量,显然要弱于郭淮的夏侯霸,便成了调离雍凉的不二选。

  思有决,司马懿便伏案奋笔疾书。

  一是以天子曹叡调度为由,命护军薛悌为主将,督夏侯霸等部即可赶赴南阳郡,归征南将军王昶节制,军中辎重与粮秣雍州刺史毌丘俭会令民夫转运在后。

  另一是以雍凉都督之权,对防务调整。

  让校尉邓艾继续在贺兰山以南屯田、费曜督骑在侧戒备,仍是以费曜主事。

  胡遵归安定郡,接替离去的薛悌镇守高平城。

  郭淮赶回镇守陈仓-郿县的防线,节制王生等部如故。

  牛金等部则是随他留镇长安充当各部后援,以及日后或会被天子调令赶赴荆州。

  以理而言,如此安排算是思虑周全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如此调度只是化解了夏侯霸留在雍凉的隐患,却忘了顾及另一位夏侯的感受。

  抑或者说,他也没有来得及。

  卸任长安守备的夏侯玄,已然在十余日前便归雒阳了。

  且在离开时,不仅带着对司马懿的满腔忿怒,还让他错过了一段机缘。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