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0章 追否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军情让郭淮不得不下令全军止步、招聚所有将率共军议。

  非是觉得此军情不属实。

  抑或者是分析夏侯儒部为何败亡得如此迅速、推断蜀军以寡破众的因素。

  而是如何自救!

  随着鹯阴之困被魏延化解,他们已然沦为孤军了。

  都督司马懿正督领着关中主力与蜀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而高平城在分兵往京兆后与防御蜀军出萧关后,并没有以大军前来接应他们的实力。

  留给他们的选择,唯有两个。

  一乃是向死而生,趁着蜀军攻破夏侯儒营寨后的师老兵疲,他们弃辎重急行军归战,一举冲破蜀军的遏道入旱平川,取道鹯阴城塞东侧的水泉沙河归去贺兰山休整、等候司马懿得悉消息后作决策。

  这个选择机遇与风险并重。

  机遇,自然是以夏侯儒部兵马众多,推断出魏延部即使胜了亦会丧损不少士卒,无有余力迎战他们的突袭。若运气好些,他们说不定能一战而克,不仅为夏侯儒报仇且还可以趁势再次围困鹯阴城塞,保障此战役的先机不失。

  而风险,则是他们有全军覆没之忧!

  汉魏相争以来,不曾有过败绩的魏延,并非无能之辈。

  必然能预料他们将返归来救援,提前做好迎战的准备,甚至还会将鹯阴城塞内的守军调出来设伏,将他们死死遏制在大河畔!

  待马岱与郑璞部衔尾追击而来,将他们腹背夹击,悉数灭了!

  而第二个选择则容易多了。

  乃是不战而退,不做无谓之争。

  夏侯儒部已然覆灭,蜀军亦会趁机给鹯阴城塞增兵与补充辎重粮秣。

  先机已失、事实已然,他们再归去鏖战尚还有何意义?

  如此,还不如保全实力为上,全军转道北上鸣沙山,戍守贺兰山以南的屯田地,把军情与局势传给司马懿定夺。

  且以他们的兵力,北上是无需担忧马岱与郑璞部拦截的。

  一来,依山势险要落营的郑璞部,斥候往来会被他们沿路拦截狙杀,待他得悉军情时,魏军已然绕过屈吴山脉了。

  另一,则是他们骑兵众多。

  虎豹骑与乌桓突骑皆以精锐著称,再加上赶来合兵的费曜部,即使马岱与郑璞部驱兵来追击,他们亦能且战且退,在魏延部从鹯阴赶来之前从容归去。

  如前番军议同,郭淮将取舍与利弊皆一一道出后,便让众将率各抒己见。

  不同的是,这次军议众将皆沉寂无言。

  就连得悉族父身亡的夏侯献,都只是一味怒目圆睁。

  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答案。

  他们已然做出选择了,只不过是不想宣之于口,不想给自己留下被追责论罪的口实罢了。

  对此,郭淮了然于胸。

  亦不再耽搁,以督将的身份下令全军转向北上鸣沙山。

  关中,右扶风北原。

  魏雍凉都督司马懿驻足渭水畔,眺望五丈原之上的汉军军营。

  胡遵与郭淮的军报,几乎前后脚抵达。令他得悉了魏国的战略先机已然不存,亦让他心中对是否追击汉军举棋不定。

  对!

  刚斥候来报,声称蜀军在拔营。

  应是蜀相诸葛亮得悉了鹯阴城塞已解围,故而将要罢兵归去汉中了。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