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4章 失机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与孙权对峙的满宠,让他尽可能的拖住孙吴大军;又令王昶仅留少数兵马守备城池,抽调出荆州戍守大军前去当阳县攻打吴朱然部。

  因为他亲自督领的万余雒阳中军,将骤然顺着沔水而下横插入当阳县之后,从背后与王昶一并夹击朱然部。

  而牵弘与夏侯献督领的乌桓突骑,则是纵马入荆山之外狙击吴潘濬部。

  意图很明显:既然贼吴屡屡要拼损耗,那曹叡便如他们所愿罢。

  看是孙权先击破满宠部或攻陷安陆城,还是他与王昶步骑并进,先将朱然部与潘濬部剿灭在荆北!

  在江夏郡的孙权,得悉消息后当即愕然。

  抑或者说,他根本意料不到,先前无偿得了大汉五百匹战马的沾沾自喜,现今竟要代替大汉承受乌桓突骑的践踏。

  突骑,顾名思义乃是可突阵之骑。

  源于乌桓部落很早便有“作弓矢鞍勒、锻金铁为兵器”的冶铁之能,故而乌桓骑兵的披甲率颇高。虽不如甲骑般甲胄俱全,但较之轻骑以“骑射”为主的战法,他们十分擅长持长矛在前破阵。

  如光武刘秀曾言“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耶”,复汉祚后更是将招募乌桓骑兵充任雒阳卫戍当成了惯例。

  战力之强,几与汉骑相当,绝非寻常游牧部落的游骑可比拟。

  亦是说,潘濬部危矣!

  意图“招抚”荆蛮部落迁徙往荆南栖居的他,有就食于敌的便利,本就不会携带太多粮秣,纵使探悉了乌桓突骑在外,亦无法藏在山泽中避战太久。一旦粮秣耗尽,他便不得不率军出山泽,在平野对上乌桓突骑。

  在无有坚固营寨可依托之下,以步对骑,结局不言而喻。

  且他已然威逼数个几百户的荆蛮小部落“归义”了!

  亦激起了其他荆蛮部落的同仇敌忾。

  没有人愿意被兵威胁迫。

  哪怕潘濬乃州里名士,在荆楚素有威名。

  那些荆蛮部落一旦得悉魏国雒阳中军来援后,于保全之身的思虑下,会自发聚积共盟为兵、寻魏国为助力,并力入荆山将潘濬部给驱赶出来。

  更令人绝望的,乃是原先护潘濬周全的朱然部,现今被前后夹击自顾尚且不暇,断然不会有余力来救援。

  此些现状糅合在一起,便成了孙权的心急如焚。

  他无暇悲愤魏国竟再度建立了乌桓突骑。仅是知道,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他都不能坐视朱然部与潘濬部迎来全军覆灭。

  失了朱然,吴国将再无与他同心同德者。

  而丧了潘濬,本就不安稳的荆南,恐将再都叛乱连绵。

  更莫说,面对倚山落营与他对峙的满宠,他委实没有多少信心将之攻破。

  是故,在紧急招各部将率做计议后,孙权乃让陆逊与诸葛瑾慢慢往石阳城而退、遏制满宠部与安陆城的魏军追击,他自身则是与全琮督领四万余将士逆着沔水赶去救援。

  然而,有道是“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在信息不对等导致战略先机错失之下,他的驰援注定了要迎来惨淡的结局。

  于军情来回传递与做决策整军所耗费的时间内,魏国已然做好了打援的准备。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