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3章 前鉴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善。”

  庞淯听罢,赞许颔首,笑道,“你仅知马超、韩遂等人临阵战败,乃是魏武取故太尉贾文和离间之谋;却是不知,雍凉十余部兵马日后败亡,乃是作茧自缚耳。”

  言至此,已显老态龙钟之象的他似是站久了,将手搭在李简小臂上,缓缓沿着檐柱坐下后,方开始继续口若悬河。

  “昔日两军对峙渭南之时,魏武听闻贼每一部兵马至,便面有喜色。从征将率皆不知由,战罢乃问之,魏武答曰:‘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適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今贾督将尽起河西各郡豪右、羌胡部落兵马与汉军战,一如昔日马超与韩遂尽聚雍凉各部之事也。”

  “一旦败绩而归,河西士庶皆丧胆矣!汉军若趁胜长驱而来,兵锋所至,降者如云也!”

  “班固于《汉书·贾谊传》记鄙谚曰:‘前车覆,后车戒。’贾督将戎马多年,今却不知前车之鉴,故可谓之其才堪为将,而难为督也!或许,此便是敦煌张家受魏国一门两太守殊荣,但却没有遣兵从征之故罢。”

  “故而,我敢断言,贾督将若勒兵守境,则战事尚在两可之间。然其将兵出河西,则凉州必不复魏国所有矣!”

  呃

  李简听罢,一阵默然。

  若事果如所言,那么庞淯以《千字文》授学乡闾稚童,倒也无需顾忌了。

  只不过,新的疑惑,又在他心头上泛起。

  任职魏凉州刺史的杨阜,以军谋论,要更胜于庞淯才对。

  如昔日渭南之战后,魏武曹操因为冀州河间苏伯反,乃还军。时杨阜奉使在军,乃谏言马超能得羌胡之心,当留大军为后,防备其复来。

  然而魏武曹操虽赞许了,但因归师仓促之故,所留兵马不多且防备不周,以至后由马超取陇之事。若是魏武曹操严加防范,以张鲁偏安一隅的心态,未必会授兵与马超出陇右。

  亦是说,以杨阜定能推断出贾栩此番调度隐藏的危机。

  但他为何不出言阻止贾栩出兵呢?

  难道他心中亦是对魏国觖望了,便随之任之?

  李简暗自揣测着,亦打算问下庞淯,看看自身所思是否正确。

  但问话刚到嘴边就咽了回去。

  他倏然醒悟了过来——杨阜秉性与庞淯类同,皆是直士。

  哪怕他确实对魏国觖望了,但也不会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冷眼坐观贾栩的失策。

  至于为何如此,贾栩还是出兵了嘛

  盖因雒阳庙堂的“边人治边”之策,已令杨阜这个凉州刺史半点权柄都无。他即使道破了此番出兵所潜伏的危险,已然独断兵事的贾栩,也不会听进去的。

  毕竟,贾栩还兼领着武威太守。

  也如其他豪右一般,冀望着有朝一日能名正言顺的成为凉州主宰。而想将此野望变成现实,就必须用功绩夯实根基。

  说来道去,乃当局者迷,抑或者是利令智昏!

  唉

  自然,已然将兵沿着乌亭逆水(庄浪河)河谷进发的贾栩,并不知道庞淯已言之凿凿断言他此行必败。

  相反,此刻的他,觉得一切都天遂人愿!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