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0章 畏战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借着逆蜀此番兵进凉州之机,将凉州那些历来恣睢骄横、叛乱不断的诸多权势者,悉数拔了!

  也很容易实现。

  乃是将欲取之、且先与之。

  如魏国先按兵不动,坐等逆蜀与凉州两败俱伤,或是凉州权势者被逆蜀所败,他再督领关中主力进发陇右堵住蜀诸葛亮的大军,别遣郭淮部等领军入河西走廊。

  试问,逆蜀魏延以历经多番战事的疲兵,何如能抗衡魏国的以逸待劳呢?

  即使彼魏延得士卒死力,郭淮等部寸步难进,也是受困一时。

  仅是凭逆蜀从陇右走金城郡运送粮秣损耗的人力物力,就可推断出魏延不可持久。

  若是魏延胆敢在当地征收粮秣,那将败得更快!

  在人心未附的新得之地、向刚历经战火的士庶征收军辎,乃是大忌。就连中原富庶之地的黎庶都会奋起反抗,更莫说是胡汉杂陈、苦寒地瘠的河西之地了。

  届时,魏国复得凉州之地,便可以“守境不利、背魏投蜀”等等罪名,将那些权势者罢黜或诛杀,重建朝廷威仪、士庶秩序。

  自然,司马懿谏言罢,还特地明言与曹叡,声称此举存在着风险。

  乃是以刘备入蜀与丞相诸葛亮讨南中,郡县吏民皆不日竟安为例子,言逆蜀能得人心,担忧魏延据河西之地后也骤然而安,令魏国弄巧成拙。

  作为帝王的曹叡,在有机会收回权柄的时候,自然不会拒绝。

  先前他接受“边人治边”的建议,不过是对时局的妥协,乃无奈之举。

  而且这种收回权柄的做法,曹叡也并不陌生。

  在魏武曹操时,因为势力尚弱小而对凉州鞭长莫及,便以控制汉廷天子的便利,让韦端、韦康父子先后据凉州;但后来击败袁绍称雄河北后,为了收回权柄,对马超取陇兵围韦康于冀县有八月之久,镇守在长安的夏侯渊始终听而不闻、按兵不动。

  一直待到韦康被杀,夏侯渊才督率大军长驱而来,讨平不臣、虎步关右。

  是故,曹叡听罢,不假思索便允了司马懿之言,让其放手施为。

  基于庙堂与自身的考虑,司马懿自是不想节外生枝。

  只不过,郭淮的慨然请战,令他多了一分忧虑。

  与荆豫、淮南两地战场魏国如今已然采取守势不同,不仅曹叡对陇右之失耿耿于怀,就连戍守雍凉的将率对战事主张也是倾向于攻势。

  盖因此地自古民风彪悍,好战成性。

  若是他一直按兵不动,其他将率必然会如郭淮一般上言请战。

  不管怎么说,他接任雍凉都督之职的时间太短了,威信未立,难令这些戍守边地的宿将信服。

  因而,他也担忧,多次回绝各将率请战后,自身会被他们腹诽为“畏战”。

  毕竟军中多鄙夫。

  如名门之后、才学不缺的郭淮,他尚且能晓之以理回绝,令其不会有他念。

  但其他将率岂能安抚?

  唉,自身的威信,日后恐难立矣!

  悄然一声长叹。

  对盏枯坐的司马懿,带着一缕忧思凭案起身,归去就寝。

  威信不立,便难服将率;将率不服,日后的战事中,便没有如臂使指之说。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