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1章 河湟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自成体系,彼此各自为政。不管是通过战争兼并抑或者血脉融合成为一体,还是共盟抵御外敌,皆堪称几无可能。

  此生存状态,也是造就湟水河谷内叛乱频发的缘由之一。

  中原王朝统治此地时,通常会采取“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的手段,区别对待,避免他们联合,以便于维护官府的权威。却常常因为执行之时,把控不好权衡的度,从而引发一些被打压的种羌忍无可忍,拉拢族人举起叛旗。

  从而,也导致许多旁观的种羌,出于投机获利的心理,半推半就的加入叛乱。

  且许多本地汉人豪右,不会放弃这种播种自家野心的机会。

  西羌叛乱难以根绝,并非偶然,亦非必然。

  自从汉军夺取了陇右之地、对凉州虎视眈眈后,魏国为了集中兵力与精力对抗汉军,有一些明智之士,也开始思考安抚羌人部落的办法。

  魏雒阳庙堂的衮衮诸公,乃是采取了减少了河西四郡的关隘的通行费用,让出丝路利益让他们不与大汉合流。

  魏征蜀护军郭淮,转来金城郡任职后,便通过恩威臧否来立信。

  对不臣者,驱兵讨之;率众臣服者,则是问老恤幼、宣晓仁义,让众羌皆服。

  而生长于凉州的庞淯与杨丰却大为不同。

  他们在整个凉州的羌胡各部中,皆威信甚著,缘由乃是心中所秉承的信念乃是“义”。

  春秋战国时的“义”。

  人恩我,我杀身以报。

  人虽无恩于我,义之所在,我亦往之。

  对待羌人部落也是如此。

  他们二人前来任职后,先是逐一拜访了各个种羌部落的首领,问明各人所期所求,随后才前来寻督金城、西平二郡兵事的郭淮。

  给了两个选择。

  其一,若是魏国愿意提供粮秣辎重,他们可招募三至五万羌人为魏国而战。

  但是这种征兵法,忠诚是没办法保证的。

  战事若胜了,这些羌人绝对会再第一时间抢占战利品,甚至不吝于对袍泽拔刀相向。

  若是战事显出颓势,就要提防他们临阵逃脱,抑或者是临阵倒戈的准备。

  就如凉州每每羌乱一样,每个部落都见利忘义、树倒猢狲散。

  另一,杨丰可募得三千至五千羌人为“湟中义从”,为魏国死不旋踵。

  前提是这些义从的家眷,魏国必须安置至肥沃的河谷中栖息、不可再征调赋税。

  且庞淯胆敢以身家性命担保,只要魏国能将汉军抵御在湟水河谷之外,不让汉军威胁到那些羌人部落牧场及田亩的前提下,那些羌人部落绝对不会叛乱。

  这两种选择,郭淮更倾向于后者。

  兵贵精不贵多。

  比起军心不定的乌合之众,三五千义从羌更令人安心。

  且他兼领着护羌校尉,若能招募义从羌,正好可充实护羌营。

  只不过,免去赋税的做法,涉及到了魏国的军制,不是他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