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65章 花之争(七十三)_哈利波特之晨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员、无专职,只是临时职务,军机大臣只有建议权,决策权由皇帝一人掌握。从此以后议政王大臣逐渐失去了其重要性,很难再出现多尔衮、鳌拜这样的权臣了。

  京城中当铺要经营下去相当不易,由策楞和永瑢经营的当铺来看,他们首要面对的严重问题是官员长期欠债不还。

  策楞家的当铺利息不到八厘,官员不肯支付,他只好“责成”官员赔补。

  内务府的“万成”、“丰和”等当铺可以由官员俸饷中按季度扣除,永瑢所分的“庆春当”却不可以那么做,即便他是内务府大臣,他也只有乾隆赏给他的一千八佰间内务府出租的官房租银。

  内务府的当铺难以与民间当铺竞争,因为民间当铺可以发商生息,毕竟俸禄是规定死了的,而商人的利润却是波动的。

  那天举人去钦天监主要是为了还钱,被抄家后蕴端多尔济有段时间手头不宽裕,找永瑢开的当铺借钱,正常还本钱和利息,这是很正大光明的事,不需要害怕有人写奏折密奏。

  奏折的使用开始于康熙年间,明朝没有奏折,自唐朝开始用的是奏事文书,尚书省曾进行了很明确的规范,后代都予以沿用。奏折则像是折子戏,当故事情节到一个段落时用一道折痕划分,被称为一“折”。

  奏折不同于公文,凡是私事、机密事件等不便于公开的重要事件都要用奏折陈报,不需要盖印章。明朝的时候权势滔天的“掌印太监”,顺治年间满人和汉人,谁的官衔大谁掌印,这个“印”盖过的题文都是可以公开的。

  小到请安、谢恩、百姓琐事,大到军务、外交、机密情报都可以用奏折禀报。雍正即位初期并无固定格式,只规定了皇帝在奏折上用朱笔批示,这种奏折被称为“朱批奏折”,即便皇帝写下“知道了,钦此”也算,朱批谕旨也是官员决策、行政的重要依据。

  朱批可以是皇帝本人,也可以是军机大臣代为拟写,同时上奏折的制度也扩大到了所有总督、巡抚、布政使。因此议政大臣会议虽然还存在,却已经逐渐沦为摆设,最终被乾隆皇帝废除,八旗共治的最后一丝痕迹也不复存在了。

  康熙皇帝规定臣僚们的奏折必须亲笔书写,如不能自己书写,可由亲近子侄代书,但必须在奏折结尾说明。

  一般奏折每幅六行,左右两幅为一开,每开十二行,每行二十六个字。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流行骈文,词藻华丽,但有时词不达意,康熙要求奏折内容不需要计较“工拙”,却必须要词能达意。

  从实际情况来看,写奏折的官员唯恐折中所言不当受到谴责,莫不小心翼翼、谨慎从事,因此写奏折时一般都是由有学识、经验丰富的幕僚执笔。

  等还完了钱之后,永瑢令一个乌拉带着举人去了文华殿大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