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46章 花之争(五十四)_哈利波特之晨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称为“誊黄”,雕版印刷的诏书叫“拓黄”。不论是手写还是印刷都需要时间,然而宦官终究没有顶住皇帝施加的压力。万历皇帝虽然三十年不上朝,却并不是个不思进取的皇帝,明朝宦官当时无论如何权势滔天,也不敢如东汉的十常侍般挟持皇帝。

  最终万历皇帝选择执行绝大部分遗诏,却不再提起停止矿税的事。万历皇帝登基初期,朝政由其母亲和内阁首辅张居正处理,在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后,明朝税收才以实物和徭役转变为白银为主,也正是因为大量白银的收入,让万历朝初期出现了短暂的繁荣。

  一条鞭法越过了里长,税收由知县直接负责征收,这不仅仅是一次税收改革,也是一次社会结构改革。原本县级行政官员的作用属辅助性质,主要监督管辖区域的里甲是否顺利履行义务,里甲不能良好发挥作用的时候,他负责帮助清除障碍,仅此而已。里甲内部实行轮番制度,除此之外和领主的工作差不多,负责颁布国家政令,解决里甲内部纠纷,维护“礼”的秩序,组织劳动义务,进行疏浚水路、修筑堤坝、休整耕地等活动,以保证生产基础。

  一条鞭法施行后,不仅居民把税收折算成白银交给知县,从百姓来看,县官有保障自己生活和各项事业的责任,而县官所治的县因为水旱频发,征税困难,责任要由知县负担。为了平稳得、不出现重大过失完成任期,需要县级官员自己率先整备生产基础,也就是原来由里长负责的疏浚水路、修筑堤坝、休整耕地等活动。

  县级行政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加以后,向县行政提意见、代表地区各利益关系的人的存在就变得重要起来。许多地方官到人后对当地情况不熟,需要熟悉情况的人,这些人在地方社会与县行政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色,这些地方精英被称为乡绅。

  乡绅无法执行国法,却是宗法制度的中枢,通过宗法制度与宗法秩序,乡绅一定程度上实行了自治。而乡绅往往由科举未仕、落第士子、比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构成。

  这一现象随着户制的瓦解、社会开始出现流动变化过程中自然酝酿而成,县官需要乡绅管理县,而乡绅也需要县官支持自己的某些行动,所以出现了地方社会拉拢当地官员的情况。

  清朝沿袭明朝的一条鞭法,并稍加改革,因此明朝产生的社会现象也延续到了清朝。

  在万历驾崩后,一条鞭法和张居正的改革大部分内容一度废除,直到清朝重新启用。所收的税赋不全部是银,也有三成的铜,但“火耗”问题依旧严重,以至于雍正皇帝颁布了“火耗归公”令。

  或许是因为有感于自己即位的艰难,从雍正皇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