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9章 朕一出来,你们就开酒庆祝起来…_重生明朝做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衣卫都研究得一清二楚。

  明朝的锦衣卫本身就是监督大臣和民间动向的。

  而崇祯将这个部门已经全线职能化且精密化。

  这帮官员这一年来被他压得都不敢冒头了,但心里其实都憋足了劲,尤其是中下层的官员。

  中下层官员是最希望上面乱起来的,上面乱,自己才有机会啊。

  崇祯离开的第二天,就收到锦衣卫的消息,京师现在看起来平静,但暴风雨已经来了。

  一长条名单都在崇祯手里。

  把这一年多的旧账全部翻出来了。

  简直欢脱得像失去缰绳的小野马!

  你问崇祯急不急?

  当然不急,不仅不急,他还挺想笑,这群家伙还真是会伪装啊!

  平日里一个个脸上都写着“老实”俩字,现在就跳起来了。

  不急不急,再多看看,看其他地方的地方官,还有哪些要参与进来搞事情的。

  文官再乱,也捅不破天,反而是提前暴露出诸多隐藏的问题。

  四月二十二日,崇祯抵达宣化城。

  宣府总督沈棨(qi,三声),总兵侯世禄率领宣化府大小官员、军官到外城迎接圣驾。

  “吾皇圣安!”

  方面十里已经全部被勘察过一遍,并且封死。

  崇祯骑在马上,一身戎装,扫视一眼,道:“诸爱卿都免礼吧!”

  “谢陛下!”

  众人起身,看过去,看见黑压压的一片,竟然全部是装备精良的骑兵,都内心震撼。

  “咱们进去再详谈!”崇祯道,“孙传庭、卢象升、张之极,你们各自整顿兵马,安营扎寨。”

  “是!”

  皇帝在一群锦衣卫的簇拥下,进了宣化府。

  此时,八万八旗军也已经从辽东整编,黑压压的一片,向西快速挺进,目标是草原上正在修城的杨嗣昌。

  整个北方,在崇祯二年的四月,战云密布。

  即便是宣府外互市的商人,都闻到了战争的气息。

  平常人看到一车车粮食从南边运过来,进入宣化府,囤起来。

  而且,最近一段时间,宣府各个城楼的巡逻也明显更加严密。

  信使在草原上飞奔,为了确保消息能传到,一般情况下都有十人组成一个小队伍送信。

  他们的目的地是前面的北庭都护府,杨嗣昌所在的地方。

  这半年来,杨嗣昌只干一件事:要人!

  其余的全部交给马祥麟了。

  为什么他只干这一件事?

  因为特么的草原上最缺的就是人啊!

  这里离南边的宣府和大同好几百里,皇帝要在这种地方建立军事根据地,没有人搞个锤子。

  所以,这半年来,他一直都和北京方面周旋,不停的奏疏,奏疏的内容就一个:要人!

  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半年的时间,硬生生从关内拉出来了八万人。

  总之,就是逼着朝廷从各个地方拉人出来。

  这事难度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为什么呢?

  离开故土,突然跑到草原上,正常人都不愿意。

  但为什么说难度也不大呢?

  丫的给钱啊!

  只要你来,一个月两银子,额外加一石(120斤)的粮食,来不来?

  这种条件一放出去,北方那些受灾的人家,立刻双眼就发光。

  杨嗣昌在草原上搞三城围点的战术。

  什么是三城围点?

  就是建立三座城寨,组成一个三角形,相互形成掎角之势,相互配合。

  此后的北庭都护府主城就在三角形的正中央。

  。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