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8章 蛋疼的皇太极(第二更)_重生明朝做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态度,就是最稳的态度。

  修个大凌河城就把你们激动成这个样子,那朕现在还在蒙古草原上修建北庭府呢,怎么没见你们出来喊两声?

  皇帝没态度,不代表大臣们没态度啊。

  虽然刚刚成立了军委会,以后军国大事统一由军委会来统一调配,可大明的大臣们还不习惯啊,他们还保留着以前的那套习惯。

  战争来了,赶紧开始想办法,开始在后方瞎特么扯淡。

  仅仅三天时间,崇祯就收到了三十几个官员关于辽东战局的“高见”。

  看这些“高见”,有一种只要让他们上战场,几天之内就能让皇太极滚过来叫爸爸的错觉。

  十二月二十五日,崇祯召开了他的第一次军委会会议。

  内阁首辅兼辽东督师兼军委元帅的孙承宗,兵部尚书阎鸣泰,监察院御司使李邦华,英国公张维贤参加了这一次的军委会。

  大家得出了一个结论:该干嘛干嘛去。

  意思就是啥也不干,让袁崇焕自己去处理,后方粮草给足就可以。

  事实上,皇太极出兵三万气势汹汹杀来,根本不可能是要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眼下是冬天,大规模作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而且皇太极是紧急调兵,没有做后方的系统性准备,就更不可能是大规模作战了。

  他们的目的无非就是阻止袁崇焕修城。

  而袁崇焕为了走今天这一步,在半年前就开始部署。

  眼下山海关有三万守军,宁远城有三万守军,锦州城也有五万守军,其中两万被分派出大凌河,又调动了五万民夫铸城。

  不仅如此,辽东粮食非常充足。

  更稳定的是,每座城市,都有火炮25门!

  不仅如此,工部还在日夜加紧赶制。

  将会有源源不断的火炮运输到辽东。

  为了更加激励辽东士气,崇祯干脆立刻就让军委会将给辽东将士加军饷的提议提报了上来,他大笔一挥:准!

  于是一道圣旨到了辽东,每人每月的军饷从两加到2两!

  于是辽东全军欢呼。

  为了让袁崇焕修建大凌河城更加稳妥,崇祯又书信一封袁崇焕:建议爱卿将修建大凌河城的民夫薪酬翻一倍,爱卿且不必担心朝廷军饷。

  袁崇焕看到这样的圣谕后,你说他感不感动?

  正常薪酬下,大凌河城可能需要三个月,如果加了一倍薪酬,可能就只需要一个月半月了,就是这么个逻辑。

  这还没完,让皇太极更加蛋疼的是,杨嗣昌也开始修城了,在宣府北边五百里的地方。

  这丫的现在杨嗣昌和马祥麟手里已经募兵三万,在顺义王卜失兔的帮助下,动用了不少人力,并且土默特部、内喀尔喀部、鄂尔多斯部,都派人前去镇场子。

  这立刻引起了盛京方面的恐惧。

  皇太极敏锐地察觉到了明朝那狗皇帝的想法的:战略包抄!

  。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