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章 兄友弟恭_我给玄德当主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章兄友弟恭

  要说刘俭和刘备能拜在卢植门下,还是有运气成分在的。

  卢植身为马融之徒,是海内名儒,按道理来说依刘家的身价,是决计攀附不上的,更别说送孩子去缑氏山学经了。

  天幸涿县刘氏与卢氏的先辈有些恩谊,即刘雄和卢充一辈。

  虽然这份恩谊并未发生在刘周和卢植这一代,但对于深研古文经,通读诸家《左传》的卢植来说,有恩也当报的道理,他比谁都明白。

  就算是隔着一百年,到他这辈也得还了。

  说白了就算是卢植不想报恩,但他的身份也必然会促使着他去替先辈了偿这份恩情……没办法,谁让他是大儒呢?大儒就得有恩必报,不让报不行!

  事关声望名节啊。

  而卢植报答涿县刘氏先辈之恩的办法,就是收了刘周推荐来的一儿一侄为入室弟子,既省事又足够让对方感激。

  说是弟子,实则卢植教刘家兄弟的时间连两个月都不到。

  五年前刘备和刘俭两个幼子领父命,长途去往缑氏山学经,耗时两月方抵缑氏山,不想学经两月后卢植就被朝廷派往九江平叛了。

  而在学经的这两个月里,卢植因还有太学博士的职务,在缑氏山学堂露面的时间颇为有限,讲经之事基本皆其子卢殷代替。

  刘俭记得自己见卢植面的次数,用两只手指头就能数出来。

  不过,学经对于刘俭来说只是一个噱头,刘俭对东汉那些被一代又一代人注释了数十万字的百字经文不感兴趣。

  一篇三万字的《诗经》,光是被各家名士解读的篇幅,洋洋洒洒不下百万字,谁有心情去研究那些狗屎?

  刘俭感兴趣的是卢植门下的人。

  这些人大部分都天生携带政治资源,若能结交,对日后定有裨益。

  但汉朝的身份阶层制度,给刘俭上了一堂课,让他深切明白了这个世道的运转规律。

  在这里,出身低与出身高的人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还是赤裸裸的写在脸上的那种。

  几乎所有的在堂弟子,在知道了刘俭与刘备的家世之后,就几乎不怎么搭理他们了,避之唯恐不及的那种。

  这俩姓刘的,没有像样的传家经学,本支家族活着的人中没有一个像样的六百石,还是幽州边郡出身的铁憨憨……

  哪凉快哪待着去吧。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如此,还是有例外的人。

  辽西大族公孙氏中的公孙瓒,就与刘俭相对比较亲厚,关系相处的也很融洽。

  当然,这是因为公孙瓒乃小妾之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也上不了台面。

  …………

  “只是我不明白,卢尚书如今人在雒阳,阿备要请表字,只需派人送信去雒阳询问便可,与他本人有什么相干?难道他还亲自跑一趟雒阳城?”简雍敲打着桌案,一个劲地追问。

  刘俭把玩着自己的筷子,神思不属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