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8章 汉朝的人,真是太善良了_我给玄德当主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8章汉朝的人,真是太善良了

  就在吕布想要向董卓毛遂自荐,前往司州用兵事推行科举的时候,长安和雒阳分别爆发了大事。

  两地的太学生开始闹事了。

  身为大汉王朝的第一学府,同时承载着天下最多的求官学生,太学早就成了各州各郡各大家族子弟镀金的金色港湾。

  身为大汉王朝的第一学府,在举孝廉之前,几乎各地所有的孝廉都会在太学镀金一遍,作为自己进入政治领域的敲门砖。

  如今太学之中的三万太学生,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明争暗斗,争抢拼杀,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而进入到了这一座代表着前途二字的最高学府的。

  董卓迁都之时,按道理也是要将太学迁移的。

  但是太学在整个雒阳所有的机构之中,人员属于最复杂,同时也是最为臃肿的一处地方,光是在读的学生就多达三万余人。

  而且熹平石经已经被立在了雒阳太学的门口,以现在的迁移与保存技术而言,若是强行将熹平石碑挪动到关中,很有可能会对石碑造成磨损,这一点也是诸多朝堂高层人士不想看到的。

  董卓正好顺水推舟了。

  对于董卓本人来说,他对太学这个大汉最高学府,心中一直都是深恶痛绝的,在他看来,现在的雒阳太学已经完全失去了为大汉朝培养优秀人才的职能,完全就是一个为高层阀阅之门培养门生故吏的摇篮。

  为此,董卓在长安设立了一个太学分支,他以熹平石经以及屋舍不够用等问题作为借口,只是迁移了几千关中子弟,剩余的太学生反倒是大部分都被他留在了雒阳。

  如今,谁也不知道哪是太学的主校,更不知哪是太学分校。

  说实话,他在迁都之初,就已经有了废除太学的打算了,只是这事没有办法直接拿到明面上说,于是便只能采取这种方式,不将太学主校归入长安,而是将大部分的太学机构依旧留在雒阳,只待日后再做分化消亡处理。

  但事实上,董卓的这点小心思,既瞒不过世家阀阅,也瞒不过那些太学生。

  特别是太学里的数万太学生,大部分都是激进分子。

  太学生参与政治,在东汉王朝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陈蕃、李膺等人与宦官斗争,得到太学生的支持和响应,而太学生也是宦官打击的对象,不少与党人有牵连的人遭到禁锢,光是熹平元年,太学生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人数就达一千余人。

  足见在政治斗争上,太学生是有着极强的经验的。

  董卓这点鬼心眼,根本逃不过这些人法眼,学生们只是憋着大招在等待着呢。

  终于,随着科举的推行,太学生们开始行动起来了!

  他们在雒阳和长安两地分别行动,针对科举,而举行了周密的反抗计划,一时间,两都风起云涌!

  ……

  ……

  邺城,议事厅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