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章 司马徽南下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面的所有民本思想,都为之注释和讨论。

  在建安三年初的时候,沈晨兴办的书院放假了。

  他招收的学生都是本地贫民家的孩子,农闲的时候家里咬咬牙,还能送他们来读书,但农忙的时候就必须回去。

  因此在没有教学生读书的时候,沈晨都会自己在家与诸葛亮一起研究。

  不止是研究民本思想,什么都研究。

  哲学、教育、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秩序以及时政等等。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现在还加上了沈晨,不止诸葛亮很多想法对沈晨有帮助,沈晨来自后世的思维,更是让诸葛亮受益匪浅。

  两人良师益友,共同进步。

  这一日,沈晨坐着马车离开了眭亭,往隆中而去。

  他盘膝坐在马车上,当时的马车车厢是不封起来的,有点像个皮卡。

  所以他坐在上面,周围在田里忙活的百姓都能看到他。

  众人见到他的时候,一个个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纷纷投来尊敬的眼神和目光。

  一直到他走后,才继续耕作。

  自从那日辩经之后,沈晨一战成名,在周边乡野名望剧增。

  因为他赠猪还币的高尚道德,导致周围乡野百姓纷纷认可他的品德,进而一旦遇到什么不公正的事情,都会找他来理论。

  而沈晨也总能做出最公平的判决,让大家都信服满意,一时间他在周边乡野威望极高。

  人人都知道隆中乡一带有位十多岁的少年小郎,饱读诗书,品德高尚,每次乡里有纠纷,往往都会去找他评理,最后大家都会被他讲的道理说服,令人尊敬。

  马车缓缓行驶,最终驶入了隆中山,顺着山道往上,远远的就已经看到了那栋诸葛家的宅院。

  诸葛玄虽然病逝,可他已经给诸葛亮留下了足够的政治遗产。

  两个姐姐都嫁给了襄阳大族,在这样的庇护下,诸葛亮算是闹中取静,即便是荆州士林反对沈晨最厉害的时候,也无人招惹到他身上。

  进入院子,就看到诸葛亮正在廊下读书,见沈晨过来,抬起头,露出和熙般春风的笑容:“阿弟。”

  “兄长。”

  沈晨拱拱手,然后缓缓走到了他身边也一起坐下。

  诸葛亮就把手中的竹简放在一旁,取出一卷全新的竹简和毛笔,说道:“前日我们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伱说的启蒙与教化大众的事情,我都记下了。”

  “哦?”

  沈晨拿过来扫视,里面记录的内容确实是他们前天讨论的关于教育方面的事情,但非常简略,如果不加注释和分析,可能会令人看不懂,便叹息道:“可惜了。”

  诸葛亮好奇道:“可惜什么?”

  沈晨说道:“可惜的是没有用纸记录下来。”

  诸葛亮轻笑道:“你们黄门亭产的纸现在很贵,我可买不起。”

  沈晨笑道:“无妨,到时候我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