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穷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父子一体,君臣一心,庶几无相构患。

  这话的意思,就是担心江充陷害汉武帝太子的事重演。所以东宫辅臣,不能由廷臣兼领,所谓廷臣就是九卿。

  皇帝与皇太子之间,很容易产生一个二元化的政治体系。

  纵观历朝历代,皇太子在位久了,都没有什么好事。

  所以出任东宫辅臣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事情,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在朝的皇帝能够在位多久。

  对于林延潮而言,当然知道历史上万历皇帝在朝多久,但问题是除了他以外,满朝文武,包括申时行,张鲸在内心底都没个数。

  林延潮上表推辞,当然是真心。

  但百官都以为他这是谨慎,太子的顾命之臣谁不愿意担任,但是这与天子关系如何相处,又是一个难题。天子对林延潮有知遇之恩,故而林延潮推去太子师傅的职责,反而被认为是对当今天子的忠心。

  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对于官员们的反应,林延潮心底有数,不论如何,自己都不会说破,这次回京先把逼装了再说了。

  就在众官员都在猜测林延潮心底到底是打得什么算盘的时候。

  大理寺副刘赢已是后悔了。

  他一直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张鲸信誓旦旦的与他说,林延潮已是完蛋了,申时行已是抛弃了他,为什么林延潮反而能升任少詹事。

  官员任命有的是经会推,部推,阁推。

  如翰林院,詹事府的官职,就是经阁推,也就是内阁举荐的。

  所以少詹事的任命是申时行上报给天子,而天子报闻。

  若申时行真的与张鲸妥协,放弃了林延潮,怎么可能推他任少詹事。

  刘赢发现自己实在是错的离谱。

  这日刘赢在刑部大堂门口徘徊良久,终于等到于玉立走出刑部。

  刘赢立即走了几步上前道:“于兄!”

  “季时兄,你怎么在这里。”于玉立看了刘赢一眼,有些惊讶但随即也是释然。

  刑部与大理寺都是三法司,大理寺的官员到刑部公干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于玉立虽觉得二人已是道不同,但毕竟是同乡,还有旧情在:“季时是来刑部公干吗?有什么事愚兄可以帮得上。”

  刘赢轻咳了一声道:“并非公干,有私事相求。”

  于玉立有些明白了问道:“私事?”

  刘赢笑了笑道:“当初之事小弟觉得自己还是太草率了,经过这几日的思量,小弟觉得是冲动了,我就想问一下,林大人那边是否还有要我效力的地方,在大理寺这一块地里,小弟还是能略尽绵薄之力的。”

  于玉立一愕然后道:“这……这恐怕你要与方翰林,林给事商量一二,让他们给林大人那边求情。”

  刘赢其实也想,但这几日遇见了方从哲,林材时,他们都拿自己当空气,连个招呼都不打,所以他最后还是回来求于玉立。

  他道:“我与他们不熟,还是恳请于兄念在同乡的份上再帮小弟一次。”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于玉立叹道:“对不住,此事愚兄恐怕帮不上了,当初你退出时说的话,大家都已是听见了,覆水难收,说话也是如此,当初为何不三思而后行。”

  “你以为林大人失势,故而弃之,现在他升为储端,你再回来,是否太势利了?不能同患难又何谈富贵。我听闻你已经攀上了张鲸这高枝,那就不要再改换门庭了,至于大理寺这边……”

  于玉立想说,已有比你更位高权重的官员加入了,现在已是看不上你了。

  但于玉立还是没说出来,大家还是好聚好散吧。

  说完于玉立向刘赢一揖,大步离去。

  至于刘赢则是远远看着于玉立的身影。

  问他悔恨吗?

  当然如此,只是正应了那句话覆水难收。

  刘赢面容扭曲起来,然后冷声道:“莫欺少年穷!大家走着瞧!”

  刘赢不知道是莫欺少年穷这句话,是别人说的,而不是少年人说给自己听的。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