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六章 两千多亿的订单_开局从实业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下一位客户进来,开始第二张合同的签订。

  发布会大厅,记者们一个都没有,在这里的都是想订购氢能发动机,很多都是大企业掌门人亲自带队,也有一些国家的政要。

  这么快就出来了吗!

  注意到华船重工的人过来,不少人觉得很奇怪,这速度也太快了。

  “老李,订购合同签完了吗?”

  华船重工的董事长李华浑身上下都轻松,“对,已经签完了,一共订购了20台氢能发动机。”

  “老李,你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李华道,“想慢都不可能,氢能发动机明码标价,根本用不着在价格上讨价还价,合同的各项条款也是固定的,只要填写一下订购数量和型号就可以了。”

  居然能这样!

  不少人觉得很惊奇!

  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之后,他们心中十分佩服的道,这也只有宏达实业集团能做到这一点,不管条款有多么的苛刻,别人都心甘情愿的签字。

  数百家客户,涉及到数千台氢能发动机!

  从下午两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总算忙完,订购合同全部签订。

  办公室之中。

  李长风正在高高兴兴的向胡光凡汇报,“老板,一共612位客户,其中国内客户289家,海外客户323家,订购了我们8225台氢能发动机,这是具体的清单。”

  胡光发接过这份清单,暗暗吃惊。

  知道自己的氢能发动机会很受欢迎,但没有想到会这样受欢迎,还没有进入量产就获得了八千多台的订单。

  八千多台,总价值两千多亿!

  这仅仅只是开始。

  后面陆陆续续的还会收到一些订单,而自己目前只有一座氢能发动机的专业工厂,建成之后,满打满算,加班加点,一年也就生产制造两千台左右。

  这不行啊,看样子要再建一、两座氢能发动机的专业工厂才行。

  嗯,必须考虑第二座氢能发动机工厂的选址并建造。

  第二座,甚至包括未来的第三座氢能发动机工厂都要建在沿海大城市,最好靠近国际大港口。

  这样当然是方便海运出口。

  氢能发动机轻则两、三百吨,重则一、两千吨,这样的大家伙当然不可能空运,最好的方式是海运,通过海运运往世界各地。

  当然,宏达实业集团不用负责送货上门,客户们自己上门提货。

  工厂靠近国际大港,海外客户们提货也方便一些。

  宏达实业集团获得了超过两千亿的订单,并且已经再考虑第二座和第三座氢能发动机工厂的选址和建设,比如特斯林公司,三井公司,则是愁云惨澹。

  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又是应声下跌。

  特斯林公司更是立刻召开了高层会议,商议未来怎么办,讨论来,讨论去,怎么也绕不开宏达实业集团。

  如果没有氢能发动机,他们数百亿的投资就完全打了水漂。

  有氢能发动机还比较好,可以进入氢能发动机发电领域,凭借这一点可以起死回生。

  三井公司也召开了高层会议。

  议题只有一个,接下来该怎么办。

  他们知道,随着氢能发动机问世,整个造船行业不会再用柴油机,未来清一色的将会是以氢能发动机为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